墓碑,墳墓即逝者或者亡靈的安身之處。所謂安身之處,就如同世人所居住的房子一樣,講求朝向,通風、采光等條件。為方便區分,逝者或亡靈的處所稱為陰宅,活人所居住的處所謂之陽宅。
墓碑的意義主要在于對逝去的人的祭奠,可是最早的墓碑只是為了引棺入墳而用,據史料記載,以前的人更多用石材和木頭把墓碑抬起來,最后下葬的時候,為了防止墓穴挖太深,造成棺材不平的情況,人們會用石材墊在兩邊的平地上,然后在往墓穴中填土,最后填土完畢,上面的支撐石板和木塊就沒了用途,人們最后把這個墓碑立在這個人墓穴的上方,所以最早的墓碑是沒有文字的,這個時候墓碑更多的是一種陪葬的工具,但是到了后來,人們為了方便找到自己祖先的墳墓,就開始在墓碑上刻字。
墓碑刻字講究是非常重要的,不僅關系到傳統的殯葬文化,還關系到孝道,所以,了解正確的墓碑的刻字講究是必須掌握的知識。墓碑碑文內容通常有抬頭、正文、落款三部分組成。1、抬頭:主要是寫逝者的生前職務、職業等,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寫?,F在一般都會寫逝者的生年和卒葬期,如果是異鄉還可以加上逝者的出生地。2、正文:主要寫明立碑者對逝者的稱謂以及逝者姓名。如“先考李君××大人之墓”。3、落款:寫明立碑人的身份以及立碑時間。4、墓志銘:現在已經很少人會寫了,這需要有非常深厚的古文學基礎。
其中,正文主要是寫墓主人的姓名。對于逝者來說,姓名是其身份的顯著標志,必須寫在墓碑正中間、顯著的位置,且字體要寫得大一點,讓人一眼看到便知墓主人是誰。生年和卒葬期,一般字體要寫得較小一些,寫于墓碑右邊。落款寫在左邊,字體一樣要小一些。